「這個人超噁,偷拍還裝沒事,大家小心!」
「XX學長劈腿好幾人,私訊對話都在這!」
「她就是惡房客,照片我放這邊給大家自己看。」
你是否在社群媒體或論壇上看過這樣的發文?又或者,曾經擔心過某天會不會自己也被某人公開貼文「爆料」?
這幾年,網路社群的發展讓每個人都可以當「鍵盤記者」,公審一個人不再需要媒體,只要一篇貼文、一張截圖、一支影片,就可能引起數百、數千人轉發與留言。不少人覺得這是「正義聲討」,但從法律角度來看,網路公審,其實可能構成誹謗、妨害名譽、甚至違反個資與性私權的行為。
身為律師,我常遇到有人來問:「我只是說實話,為什麼被對方提告?」「我被人爆料但全是錯的,我可以告回去嗎?」這篇文章將帶你搞懂什麼叫做網路公審,會觸犯哪些法律?該怎麼保護自己,或者在被錯誤公審時採取什麼行動。
一、什麼是網路公審?為什麼會惹上法律麻煩?
「網路公審」是指個人或群體在社群媒體、論壇、匿名平台上,對特定對象進行揭發、爆料、批評,並可能附上照片、對話、影音或真實個資,讓他人對該對象產生負面觀感。發文者往往抱持著「我要讓更多人知道真相」的想法,認為自己是替天行道。
但法律不是只看你的動機,也不只看你說的是真是假。法律還要考量你的表達方式是否適當、是否構成羞辱、是否過度揭露個資、是否對當事人造成實質傷害。換句話說,即使你說的是事實,也可能觸法。
最常見的問題就是當事人沒有經過司法調查就「先審後判」,讓一個人還沒機會自我辯解,就已經在網路上被貼上標籤,甚至導致學校、職場、朋友圈都受到波及。這時候,公審者自己也可能要為言論負法律責任。
二、常見的觸法風險有哪些?一張截圖也可能出事

在網路上爆料一個人,從按下「發文」那刻起,就可能牽涉到好幾條法律。很多人會說「我講的是真的啊!」、「我只是分享我個人經驗而已」,但法律不只是看你說的對不對,還要看你說法的方式、內容的性質,以及有沒有必要公開。
讓我們用實際情境來看幾種最常見的法律風險:
(一)誹謗罪
只要你公開散布足以毀損他人名譽的內容,就算你講的是事實,也可能構成誹謗。
(二)公然侮辱罪
這和誹謗不一樣,侮辱罪不需要講具體事實,只要用侮辱性的言詞,公開讓別人聽見或看見,就可能構成犯罪。有一位女生在 IG 限動發文罵前男友「人渣」、「爛人」、「噁心」,雖然沒有提及具體事件,但因為照片中仍能辨識對象,對方提告後法院判成立公然侮辱。
(三)妨害秘密罪
很多人會把對話紀錄、通話錄音、私密訊息截圖上傳到網路,以為自己是對話的一方就沒問題。但如果你把這些原本只在私下傳遞的資訊公開,就有可能觸法。例如,一位民眾與主管爭執,便將 LINE 對話公開在社群平台,內容涉及主管的語氣、用詞甚至管理風格。主管提告後,法院認定構成妨害秘密。
(四)妨害性隱私權與散布猥褻物罪
像是情侶分手後,把對方過去傳來的親密自拍公開張貼,甚至寫上暗示性語句,這類行為即使當初拍照是雙方同意的,只要在未經允許下公開,就屬於犯罪。我處理過的個案中,對方雖然聲稱只是「情緒發洩」,但仍因散布照片被判刑,並需賠償被害人損失。
(五)個人資料保護法
你可能以為遮掉名字就沒事,但若文章中提到某人在哪個學校、讀哪個科系、車牌號碼、所屬公司等,仍可能讓人間接辨識出是誰,就已經違反個資保護的原則。若對象是未成年人,還可能觸犯《兒少法》。
這些法律問題看似繁瑣,但一旦被提告、被求償、甚至面臨刑責,後果就不容小覷。說穿了,法律不是不讓你說話,而是希望你學會「怎麼說、說多少、對誰說」。
三、我只是分享、轉貼,還會有法律責任嗎?
不少人覺得:「又不是我原創的內容,我只是轉發而已,不算犯法吧?」但在法律上,只要你有擴散違法內容的行為,你就可能要負責。
例如你分享一篇不實爆料文到自己的限動、貼在群組裡、或轉傳對話截圖給第三人,只要對方因此受到損害,你都可能被視為共同侵權。
我曾協助一位年輕人處理類似案件。他看到朋友在 IG 發了一篇關於同事性騷擾的文章,雖然沒有認真查證,就順手分享到自己限時動態。結果被指涉的同事發現後提告,法院認為這樣的轉貼行為已加重誹謗的散布效果,雖然情節較輕微,仍構成侵權行為。
甚至連在留言區留言「+1」、「這種人活該」這類煽動性言論,都有可能被列入調查,尤其在警方或法院調查時,平台會提供使用紀錄與帳號資料。
所以別小看自己的一次「分享」,在網路世界裡,它可能是一把雙面刃。
四、如果我是被網路公審的人,我可以怎麼做?
當你發現自己被人公開貼文攻擊、誤解,甚至傳播錯誤訊息,不要慌張,也不要自己回罵。第一件事,是保留證據。
請截圖所有發文、留言、轉發紀錄,包含來源網址、帳號名稱、發文時間。最好用電腦同步存檔,或使用網站封存工具備份,避免對方事後刪文。
接下來你可以:
✅報警或提告刑事案件,針對誹謗、妨害秘密、侮辱等提起告訴
✅聲請法院調查身分,若對方使用匿名帳號,也能循司法途徑調查IP與用戶資料
✅要求下架貼文,可透過律師正式發函給平台或站方,要求移除不實內容
✅提起民事訴訟,針對名譽損害或精神損失請求賠償
我曾處理一位被誤認為劈腿對象而遭公審的當事人,在協助他提出刑事告訴與民事賠償後,不但成功讓對方道歉、刪文,還獲得法院支持的精神撫慰金。重點是,他勇敢捍衛了自己的名譽,不讓錯誤言論繼續擴散。
五、想揭發不法怎麼辦?合法舉報才是保護自己最好的方式
當你真的遇到傷害、欺騙、不法行為,當然不能沈默,但千萬別選擇用違法的方式來「討回公道」。
與其自己貼文爆料,不如選擇以下更有效又合法的方式:
🔸直接報警或向檢察署提告
🔸請律師代為發函、提存證信函,正式要求對方停止不當行為
🔸向政府機關檢舉(如性平會、教育部、NCC)
🔸向公司或學校的內部申訴管道反映
這些方法雖然不像一篇貼文那麼「即時」,卻能真正落實權利保障,也能避免自己觸法。
六、結語:別讓正義變成傷人的武器,學會用法律說話
網路讓每個人都有發聲的權力,但這股力量,若沒節制,也會變成傷人的武器。
網路公審不但可能讓無辜的人承受輿論壓力,也會讓自己因此觸法、面臨法律責任。
如果你曾被人無故貼文攻擊、抹黑,或擔心自己說錯話會被告,歡迎與我聯絡。
身為律師,我能幫你評估風險、協助提告、保護你的名譽與隱私,也能在你揭露真相時,用合法的方式幫你發聲。
📩 想處理網路誹謗、被亂貼文、被威脅?
加入我們的 LINE 官方帳號,由律師一對一協助
